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之一,1流传甚广。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它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长20厘米、直径4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长18至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至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然后在小孔两边对称各削一个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后,将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时,用双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就飞向了天空
七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
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光线的原因,如果你看到的物体是红色的那么这个物体就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可见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 它们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光;一般认为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波长不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你的眼睛,让眼睛产生“视觉”,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对这些视觉刺激产生反映,并告诉所谓的“颜色”到底是“红色”还是“绿色”;通常情况下(不是色1盲或色弱等情况)让你的大脑产生“红色”刺激的光波长大概是620~760nm,而让你的大脑产生“绿色”的光波长大概是520~560nm。
扩展学习
一句科学名营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一个科学小故事
地球的故事
小朋友们肯定都知道地环是圆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一个遇四,地球为什么是栖国形就跟团的特性及自转有关。简单地说呢,就是高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略粗于经圈。也就是使地球非完整的圆形,而是栖圆。
一个科学小实验
离心球
朋友们知道吗?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捐圆形球体,这是因为地球初期自转速度太快离心力太大造成的那什么是离心力呢? 我们下面来做一个离心球的实验。
准备材料乒乓球1只长棉线
1、将70厘米长棉线穿过4个孔眼后打。把线圆两端套在自己的两只手指上,先将兵乓球向外甩转几园,双手趁势一结,使两条线平行。拉一松,乒乓球就飞快地来回旋转起来,可以看到转速快时,球成了横圆形,转速慢时,球又恢复了圆形。
原理说明: 当物体绕着团快速运动时,就会产生一段很大的向外的作用力,这个力就叫离心力。比如洗衣简里的衣服能够在很大的需心力作用下向外甩尽水份。